新闻

产品

新闻

News Information

网络病毒总量下降但风险仍存 手机支付成重灾区

来源:沐金官网浏览次数:986 时间:2017-12-06 11:38:31.0

  的确,微信、电话、付出……现在的日常日子已越来越离不开手机,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如木马侵略、手机欺诈等更是惹人重视。
  近来,有媒体报导,三季度国内电脑、移动两头病毒阻拦总量呈下降趋势,其间移动端病毒量降幅达57%。但黑客的进犯方法发作了明显改变,出现首起手机端的DDoS进犯,一起越来越多与银行相关的木马病毒会集迸发。
  当时,我国手机安全情况如何?病毒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手机付出缘何成重灾区?就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病毒总量虽降但安全危险依存
  据腾讯安全反病毒实验室近来发布的《2017年Q3季度安全陈述》(以下简称“陈述”)显现,本年三季度电脑端病毒局势的各项目标基本与二季度坚持一致,全体病毒阻拦次数稍有下降;移动端三季度已检测Android病毒样本量320多万个,比较二季度降幅达57%。
  谈及手机病毒下降的原因,360手机卫兵安全专家葛健表明,这首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安全技术的提高,使手机安全软件智能阻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民众的安全认识提高。近年来,媒体对永久之蓝、Petya勒索病毒等重大网络安全事情以及对盗刷银行卡、电信欺诈等事例的大力度报导,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群众的防备认识有了明显提高。此外,还离不开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
  “然而,决不能因而盲目乐观。”葛健说,跟着手机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首要载体,智能手机所衔接的设备、触及的隐私信息也越来越多,使得手机安全一旦出现问题用户所承当的危险越来越大。
  葛健介绍,据360手机卫兵发布的《网络安全生态陈述》显现,现在常见的要挟手机安全的手法为体系缝隙、移动歹意程序、山寨APP等。详细而言,体系缝隙是指黑客使用缝隙侵略手机,盗取手机中的用户信息。歹意程序是以推销广告、耗费流量等手法作为首要意图,侵略用户手机并长时间损害用户利益。山寨APP则是指不法分子仿制冒牌APP并在其间植入木马病毒,一旦用户点击下载装置,黑客就能侵略用户手机。
  “尽管病毒总量下降,但不法分子的进犯方法发作了变异,逐步趋向多样化、规划化,采纳多种进犯方法并用,妄图完成大范围感染。”腾讯安全反病毒实验室担任人马劲松说。
  陈述指出,因为使用体系或软件的缝隙可快速、大规划地传达木马病毒,黑客对其青睐有加。本年5月迸发的勒索病毒WannaCry就是使用Windows体系缝隙进行传达。
  除此之外,进犯方法越来越规划化的另一大特征是不断推陈出新的DDoS进犯。手机端初次发现DDoS进犯,一旦用户中招后,手机就会成为犯罪团伙的“肉鸡”。犯罪团伙可使用装置的后门程序发送DDoS,导致手机流量耗费。
  黑客盯上手机钱包付出成重灾区
  当时,手机付出已成为用户日常日子中必不可少的付款方法。有数据显现,到2016年12月,我国手机付出的用户规划已达4.69亿人,手机成为用户的第一钱包。在一些一线城市,乃至已初步完成了“无现金化”。
  与此一起,陈述指出,在移动付出快速开展的布景下,黑客开端“盯”上了用户放在手机中的金钱,越来越多的Android银行相关类木马病毒会集迸发。
  “手机付出的常态化直接导致网络电信欺诈涉案金额逐年上升,不法分子埋下的‘圈套’时间要挟着用户的财产安全,仅侵略手机银行账户就能让受害者败尽家业。保护手机付出安全,大众需在设备、认识两方面下功夫。”葛健说。
  详细而言,葛健表明,在设备层面,手机用户应及时更新手机体系,还需装置安全软件并坚持病毒库的实时更新。在认识层面,要构成正确的网络安全认识,把握必要的网络安全技术,多重视网络安全相关新闻。
  此前,手机安全事情首要会集在行为性欺诈,如欺诈短信、欺诈电话等。而近年来,通过钓鱼网站、歹意程序等盗取个人隐私信息的技术性欺诈成为了手机安全的重灾区。
  发作这种改变的原因安在?葛健介绍,一方面因为大众提高了对传统欺诈手法的防备认识。近年来,社会对系列欺诈事情的重视,令群众的防备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传统的行为性骗术难以得手。
  “再就是技术性进犯门槛的降低。”葛健说,因为交际网络平台的灵敏多变,也让不法分子能愈加轻松地获取、传达歹意软件,这给平台的监管也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例如,此前曝光的歹意软件“一键生成器”,不只替代了繁琐的人工代码编写、编译进程,进一步降低了制作门槛,并且生成速度快、可根据需求进行定制。
  欺诈手法不断创新防备需多管齐下
  “《战狼2》票房剑指60亿,庆功午宴,撒钱啦,我刚刷到了××块。”本年8月,朋友圈曾疯传这样一条信息。
  点进去一看,要先手动上滑抽红包,每次三十秒,共有三次红包抽取时机,之后便可轻松得到几十元的现金红包。抽到红包后,想要收取,需共享到3个群,再共享到朋友圈。当你以为能够拿到红包时,又会弹出一条音讯说共享失败,请从头共享到朋友圈。再次共享后,就会发现其实最终一次共享的是一条广告。
  对此,有专家指出,其实这根本就不是发红包,而是冒充《战狼2》剧组的名义让广大网友帮他打广告!乃至在点击“抽取iPhone”时,又会弹出另一个链接让你填写个人信息领奖,从而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在微信抢现金类红包时,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用户获取微信红包后主动存入微信零钱,再由零钱进入银行卡,肯定不存在需求用户填写名字、电话、身份证号等要求,如有以上要求一定是假红包。”葛健说。
  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真是应了小品中的那句话,手机欺诈防不胜防。”那么,未来这种趋势会是怎样呢?
  对此葛健以为,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并出现欺诈产业化、丢失巨额化等趋势。从个人信息走漏、网络电信欺诈,到金融付出圈套,再到勒索病毒,能够看到每一类移动安全事情的背面,都牵涉到移动终端的多方面缝隙。
  “除上述说到的提高民众网络安全认识、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加大监管与冲击力度等手法外,还需从源头上操控,需求政府、安全互联网公司、运营商等产业链各方加强协作、协同联动,才能在大安全年代共筑移动互联网安全防地。”葛健着重。